不論是學校還是企業內部的化學實驗室都建立有詳盡的安全準則,雖然化學實驗室存在很多危害因素,但如果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,實驗室人員(學生)具有基本的安全常識和正確的操作方法,化學實驗室會更加安全。
化學實驗室常見的危害因素包括氣體中毒、化學灼傷、爆炸及火災等,除了要配置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(如防毒面具、防化服、防化手套、防護眼鏡等),還要格外注意化學試劑的使用安全、電氣設備的安全及人員規范化操作。
氣體中毒
實驗室使用的化學藥品幾乎都有一定的毒性。而真正實驗室安全防護的重點首先是防毒,需要強調的是慢性毒害,因為急性的毒害是很容易引起覺并加以避免的,比如誤食氰化鉀,吸入氯氣等。為避免有毒氣體進入呼吸道,可以選擇防毒面具做好呼吸防護。
中毒的癥狀很難察覺,多數為失眠、易怒、記憶力減退、情緒失常等,通常會未老先衰,早逝。在進行實驗之前,一定要首先查閱有關文獻,了解所用試劑的毒性,采取相應的防毒措施。
通常有毒化學品對人體的毒害途徑包括:
(1)吸入。吸入是最常見的吸毒方式。有毒物質可以以氣體、蒸氣、粉塵、煙霧的形式被吸入。在使用揮發性試劑時,要在通風櫥內進行。蒸餾或回流時冷凝管要有效。用嗅法鑒別化學物質時必須十分小心。化學實驗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可以選擇3M防毒面具或者防毒口罩預防中毒。
(2)體表吸收。有毒物質可以以氣體、液體的形式被皮膚吸收。接觸有毒物質時要戴上防化手套,如果防化手套有破洞,要及時更換。為防止化學品溶劑飛濺,可以穿戴防化服。如果有毒物質接觸皮膚,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,然后用肥皂水清洗。
化學灼傷
強酸、強堿和某些強腐蝕性物質與水或其他化學物質發生劇烈反應,酸類多數會產生煙霧具有強烈的腐蝕性,吸入煙霧、粉塵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。使用強酸強堿要在通風櫥內操作,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,比如防化服、防化手套,尤其要注意保護眼睛。
其中氫氟酸與氟化氫對玻璃有強烈腐蝕作用,使用時一定要戴上新的防化手套,如果濺到皮膚上,要立刻就醫。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向濃硫酸中加水,正確的方法是在快速攪拌下緩慢向冷水中加入濃硫酸,防止濺出。
化學實驗室作業若化學品不慎飛濺到皮膚上,立即用大量水沖洗。強酸強堿進入眼睛,沖水后要立刻就醫。強酸強堿撒落臺面、地面,不可以用水沖洗,要迅速戴上防化手套,用濕抹布反復擦洗。使用大量發煙酸或處理泄漏時,要戴防毒面具和穿防護服。
爆炸
化學實驗室,尤其是有機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多是一些易燃、易爆的物質或其混合物,使用這些物質時,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不能有大量易燃、易爆物質、壓力和熱的積累和突然釋放。在實驗中,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備:
(1)盡量選用較為安全的試劑。
(2)使用爆炸性物質,單次用量要盡可能少,同時要有防備。
(3)易燃、易爆物品周圍不能有可燃物質。易爆物品要注意防止突然震動和過熱。
(4)有爆炸和著火危險的反應,要先進行多次小規模實驗,然后逐步放大。
(5)對于放熱反應,添加反應物要逐步進行,少量多次。
(6)有機溶劑的蒸餾和回流要避免過熱和暴沸現象的發生。
火災
火災往往是一些可燃物質與氧或氧化劑化合反應燃燒所致。實驗中使用及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有許多是具有可燃性的,這些物質遇到火源很可能會燃燒引發火災。由于大量使用可揮發性的可燃物質,尤其是有機溶劑,火災是有機化學實驗室相當常見的事故之一。
有機溶劑通常揮發性比較強,揮發出來的蒸氣可以遷移到較遠的地方,如果接觸火種,順著蒸氣燃燒,會導致液體著火。有可燃有機溶劑的操作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,要避免有機溶劑蒸氣在實驗室聚集。實驗室內不能存放大量有機溶劑,要有專門通風良好的儲藏室。
使用過金屬鈉的容器要用異丙醇或乙醇處理2小時以上,然后倒入大量水中,不能向瓶內加水,最后用水沖洗干凈。金屬鈉著火,不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滅火器,要使用砂或者干粉滅火器。